越來越受歡迎的包裝材料不僅性能好,而且環保,復購率高
去年,突如其來的疫情幾乎對全球所有行業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,其中絕大部分是負面的,但也有例外,比方說跨境電商行業。
疫情爆發之初,幾乎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均實施了前所未有的居家令,人們的活動空間被壓縮到一間房子的大小。在此期間,消費者的線上購物需求得到爆發性增長,對賣家來說或許算是一種另類的“機遇”。
以近兩年來最火熱的防疫用品為例,疫情爆發之前,在整個跨境電商市場總體來說算是比較冷門甚至無人問津的商品,僅在東南亞市場稍有反響,但在疫情蔓延全球后卻成了人人爭搶的香餑餑。
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0年3-12月,我國累計出口口罩2242億只,其中醫用口罩650億只,出口防護服23.1億件,其中醫用防護服7.73億件,意味著原本只能銷往特定地區的防疫用品,由于需求量激增遭到包括歐美在內的大部分國家搶購,產品影響力的輻射范圍大幅上漲。
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,在疫情造成的跨境電商購物需求急升的情況下,只要賣家的產品價值足夠大,無論身處多遠的國外買家都能找到你的店鋪。這就有可能導致物流距離更遠、范圍更廣、時間更長,這實際上也對廣大賣家提出了新的要求:包裝材料的保護性能要足夠強,須在整個運輸過程中保持包裹完好。
過去很多賣家可能認為消費者點擊付款的那一刻開始,賣家的服務就算完成了,但消費者需求的上升必然導致其追求更完美、舒適的服務質量與體驗。
物流集團最近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:大部分消費者都認為包裹損壞是一種糟糕的服務體驗,而現在的包裝質量不能讓他們完全滿意。50%的受訪者明確表示,如果收到的快遞包裹有所損壞,他們將不會再次購買同一賣家的產品。
這是對賣家的一次提醒:要是不想每筆訂單都是“一錘子買賣”,就要多聆聽客戶的意見,以客戶的服務體驗為經營宗旨,才能走得更遠。
回歸正題,跨境物流是一個很復雜的流程,從賣家發貨運輸的國內港口,到通過海運或空運出境,再到港后運輸到當地倉庫,最后由貨物抵達國的快遞公司派送到消費者手中,整個流程下來,繁多的接觸點無疑將使包裹損壞的風險上升。
傳統包裹的包裝材料,大約有牛皮紙、氣枕和氣泡膜等種類,大量使用這種包裝,不僅加大了碳排放,而且不好處理的塑料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性和危害性很大,因而這些都是有損消費者服務體驗的材料。因此,隨著國際上節約資源、愛護地球的呼聲愈發高漲,作為對消費者負責、對社會負責的企業,賣家應認真考慮采用什么樣的新型包裝方式。
對于這個問題,終局思維是一種比較好的思考方式,即從需求出發倒推出解決辦法。既然如今存在的問題是包裹包裝易損壞且包裝材料不環保,那就說明我們需要保護性能好且環保的包裝材料,并且兩個條件相輔相成、缺一不可。
其實這個目的不難達到,因為如今市面上兼顧保護性能和環保性的包裝材料也不少,而且還有國際通用的ISO14000標準可以幫助賣家區分哪些是真正的環保包裝材料。
珍珠棉就是一款不錯的環保型緩沖包裝材料。珍珠棉,正式名稱是聚乙烯發泡棉, 是一種新型環保的包裝材料。它由低密度聚乙烯脂經物理發泡產生的無數獨立氣泡構成,具有非交聯閉孔結構,因此對環境幾乎不產生污染。這種材料不僅克服了普通發泡膠易碎、變形、恢復性差的缺點,還具有隔水防潮、防震、隔音、韌性強、循環再造、環保、抗撞力強等諸多優點,同時具有很好的抗化學性能,因此是傳統包裝材料的良好替代品。
隨著全球市場和各國政府愈發強調可持續發展,在可預見的未來,綠色環?;蛟S將成為企業應盡的義務,而不是錦上添花的噱頭。這將同樣適用于跨境電商行業,與其等待政策出臺再替換包裝材料,還不如主動擁抱環保大潮,或許反而能為賣家贏得外界的贊賞。
“跨境電商”四個字,很多賣家把重心放在“電”字而不是“商”字之上,營銷手段、選品軟件、建站工具等互聯網技術只是輔助,真正決定消費者對賣家印象的還是產品的質量和服務體驗。只有消費者滿意賣家的產品和服務,雙方才有做長期買賣的可能性。
既然消費者認為賣家在包裝方面有改善的空間,那賣家就應該聽取這些合理的意見,要知道賣家走的每一小步積聚起來就是行業前進的一大步,行業的整體環境變好了,每個賣家的生意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。